九届五次第95018号 张冬梅
关于“加快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网络,齐心协力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提案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对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工作开展的如何,关系到孩子的终身发展,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主要背景:
随着全社会对家庭教育越来越重视,随着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政策的颁布,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工作格局、主要内容、保障措施等更加明确,但还存在认识不到位、教育水平不高、相关资源缺乏、支持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其中家长教育观念陈旧,家长对孩子的成长规律缺乏科学认知,方法简单粗暴,导致一些家庭出现了重智轻德、重知轻能,过分宠爱、过高要求或放任不管,对学校和教师的依赖心理强等现象,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人格缺失、心理失衡等问题,以致自残、轻生、弑母案等恶性事件屡有发生,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一定范围内成为不稳定因素。
不断加强家庭教育工作,除了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更需要进一步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提升家长家庭教育水平,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加快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网络,推动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共同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共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解决措施:
一是继续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各校(园)尤其是学前及基础教育阶段,要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机制,尤其是吸纳专家学者和优秀父母共同参与,组成专兼职相结合的家庭教育骨干力量,,聘请专业人士和志愿者,设计较为具体的家庭教育纲目和课程,开发家庭教育教材和活动指导手册。统筹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等各种家校沟通渠道,开展政策解读、家长培训讲座,举办优秀家庭交流分享会、案例诊断和咨询服务,组织亲子类参观体验、志愿服务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传播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知识和方法,及时了解、沟通和反馈学生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增进家校信任,营造良好家校关系和共同育人氛围。
二是加快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网络。
1、构建家庭教育社区支持体系。街道、社区(村)利用以家庭为单位管理的特点,切实建立起家庭教育指导机构,指导、支持、监督家庭切实履行家庭教育职责。利用节假日和业余时间开展工作,进行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组织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家庭联系,密切亲子关系;在社区进行“文明家庭”的评选表彰,弘扬优良家风;尤其是针对社区内困境儿童给予更多关爱帮扶。尤其要特别关心流动儿童、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和贫困儿童,甚至问题儿童,广泛开展适合困境儿童特点和需求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关爱帮扶。
2.从政府的角度确定家庭教育制度,建立教育体系。受教育人员包括新婚夫妇从结婚后开始要按照规定接受家庭教育培训,上满一定课时,培训内容包括家庭作为社会的最小单位所担负的责任、夫妻之间如何和睦相处、如何做好优生优育、如何做婴、幼儿的父母等等。让年轻父母的素质先提升起来,充分做好教育下一代的准备。小学生中学生的家长要到社会上举办的家长辅导班进行一定课时的培训。培训教师可以请社会上的家庭教育专家或志愿者,也可以由大学或者各个学校的家庭教育专家或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