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区应急管理工作的调查报告
路南区政协
面对今年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给我区应急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路南应急工作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如何进一步做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一直是区政协和政协委员高度关注的问题。据此,2020年11月,区政协深入部分工业企业、建筑工地、相关乡镇街道就应急管理工作情况进行调研。
一、我区应急管理工作现状
2019年机构改革后,我区成立了应急管理局,合并了多个部门的部分职能,完善了“两委三部”(区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区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区抗震救灾指挥部)组织指挥总体框架,进一步强化了安全生产、减灾救灾和应急救援等专业机构的应急指挥与协调职能。全区初步形成了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2020年,针对危化行业、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整治,及时消除隐患,防范化解风险,有力保障了各行业领域安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两年来,区应急管理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压责任、强监管,防风险、治隐患,有力推进全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区应急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体制机制不顺畅、应急保障能力不足、应急建设压力大等问题。
(一)日常监管力度不够。一是部分企业重生产、轻安
全,尤其新冠疫情后,部分企业急于复工复产,追进度求效益,安全保障投入不够,日常管理有所缺失;个别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淡薄,违规操作情况时有发生,辨识风险、应急处置能力不高。二是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覆盖面有限,部分行业、场所还存在监管难点和盲区。如随着路南城区扩大,有些农村道路交叉口电子监控达不到全覆盖。三是少数单位履职不到位,安全检查不够深入,存在重形式、轻实效现象。
(二)应急管理要素保障不足。一是目前各乡镇街、部
门虽然设立了应急管理办公室或应急管理中心,但人员大部分仍保持原有状态或增加不多,在承担更多职责的情况下力量相对弱化。二是受资金、场地等因素制约,我区打造应急处置、防汛指挥、防灾救灾统一调度指挥平台的各项工作,目前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与各部门之间应急响应机制的衔接、应急资源的调整、抢险救援力量的整合上,尚不能互联互通,紧急状态下实施资源共享、协同作战尚有一定差距。
(三)宣传力度需进一步加强。一是安全教育培训针对性不强。如某培训机构组织的钢铁企业员工培训,一天半时间,讲两千多道题。理论讲解多、现场示范少,结合企业实际不够紧密。二是各相关单位虽然制定了应急救援预案,但组织演练不多,紧急情况下处置突发事件能力不足,预案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
三、加强我区应急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牢固树立“大应急”格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应急管理工作作为保稳定、保平安的重要政治任务,摆上重要位置,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和及时解决应急管理工作中带有根本性、长远性的突出问题。消除部分单位责任人“轻事前预防,重事后摆平”思想,落实应急基础设施、应急救援装备购置及更换、应急演练、物资储备等经费保障。要充分利用新时代融媒体等手段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应急演练等形式多样的应急管理宣传方式,提升公民应急知识和安全意识;要突出应急预案的差异性和可操作性,真正做到预案在关键时候管用、顶用;要充分运用高科技和现代化武装应急管理工作,打破应急、卫健、公安、交通等部门间数据壁垒,建立会商机制,实现数据共享,提升突发事件监测预警能力,必须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树立“大应急”格局。
(二)充分发挥区级应急指挥协调作用,建立集中、统一、高效的领导指挥体系。提升协调性是现代应急管理必须直面的首要挑战,既是旧体制的“痛点”,也是新体制的“难点”。抓住全区“十四五”规划编制契机,编制好区域防灾减灾救灾体系规划。继续做好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理顺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能职责边界,健全运转体系,加强制度建设,推进应急协同联运机制规范高效。逐步建立以区级应急指挥为中心,乡镇街道、部门为支撑,社区、企业为网底,志愿者和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应急网格体系。
(三)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抢,抢重于救”的工作思路,不断提升工作效果。将“大安全生产”思想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流程、各领域,树牢底线思维和忧患意识,强化安全生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筑牢织密安全防线。制定完善科学、合理、实用、高效减灾救灾预案,持续开展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整改,对可能引起突发事件的各类隐患点、隐患区域进行调查、监控,制定整改措施,降低安全生产事故率。严肃查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加大处罚力度,以提高违法成本倒逼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