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资源优化提升情况的调查报告
路南区政协
路南作为中心城区,伴随着城市改造步伐加快、二孩政策全面放开等新形势冲击,受配建标准、建设模式、实施机制等因素影响,基础教育资源累积形成了一定的历史欠账,造成了部分热点片区“入园难”“入学难”等问题,与人民群众对享受优质教育的期盼存有一定差距,亟需优化基础教育资源供给。据此,区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对义务教育资源供给和师资结构优化提升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听取教育部门情况汇报,召集部分中小学校长座谈交流,基本摸清了全区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和优化提升底数,着眼教育短板,回应市民关切,找到了全区教育面临的重点难点痛点堵点问题,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区现有各级各类学校45所,其中基础教育39所(幼儿园5、小学27、初中6、高中1),在校生36658人,教职工2308人,在岗教师2215人,不在岗教师93人。近年来,区政府围绕教育现代化目标,不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学位资源不断扩大。通过收回和增设附属幼儿园的方式增大公办园规模,先后收回了彩虹幼儿园等3个幼儿园,增设了联合村小学等4个附属幼儿园,接收了南湖一幼等14所民办幼儿园,2020年我区公办园和公办性质幼儿园从原来28%提升到59%,新增学位1885个;金岸红堡小学已经竣工并投入使用,智仁中学已经完成秋季招生,投资1431.03万元的友谊中学新建综合楼已完工,增加了学位900个。同时,深化教育体制改革、集团化办学、招生制度、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优化资源布局,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友谊中学在四中成立了南校区,实验小学在金岸红堡成立了分校,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充;通过名师讲学团送教活动,带动了薄弱校的教学水平提升;投资713万元改造稻地镇五所学校基础设施,乡村学校硬件初步得到改善。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路南区作为城市主城区义务教育取得长足发展,教育水平明显提高。但是,义务教育配置优化不到位的问题依然存在,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现象比较突出。
(一)基础教育资源供给不足
1、学校布局不尽合理。随着城市的扩容和二孩政策放开以及新小区入住增多,全区33所义务教育学校总量明显偏少,且布局不合理。初中:全区共6所学校,多数在西部,只有2所在中东部。九中距离开滦十中约4.3公里,四中距离开滦十中约3.2公里,不能满足“中学服务半径1000米”的要求,造成九中和开滦十中学位压力加大。小学:东西部学校较多,中部学校偏少,实验小学距离万达小学约3公里,远超出“小学服务半径500米”的要求,造成今年实验小学增加了4个班,超负荷运转。幼儿园:共5所国办独立幼儿园,其中3所在乡镇,市区只有二幼和三幼,且三幼尚未交付使用,造成二幼入园难。
2、新建学校进展缓慢。目前,全区在建和谋划建设学校共10所,因资金、土地规划等多方面原因进展缓慢,减缓了义务教育学位供给。如:在建的南富庄小学仍未完工;学警路旭安园小学、郑家庄小学因土地指标问题,至今尚未开工;城南经济开发区和交大区域需配建的两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还在跑办前期手续;规划中的九中北侧小学尚未确定建设主体;南湖西北片区已建成的一所小学被区公安分局占用,多年一直未腾挪。
(二)优质教育资源偏少且过于集中
多年来,市区重点学校九中、友谊中学、开滦十中、实验小学、燕京小学、友谊里小学和二幼等经过共同努力,赢得了社会赞誉,家长的青睐,在校学生逐年增加,不但吸纳了辖区的生源,还接受了辖区以外的大量学生,但这些学校大都集中在西部,优质教育资源和生源过于集中,而其他学校生源不足,场地、校舍闲置。由于区域优质资源不足,居民群众送子女上学的需求与现实有较大差距,这些学校人满为患,一位难求,客观上也带来了诸如交通、安全、管理等隐患。
(三)教师资源配置不平衡
1、师资持续紧张。教师编制多年未曾核准,2013年在校生20414人,2020年达到31848人,增长56.1%,教师编制2150个,多年未变,现聘用代课教师237名。教师招聘滞后,目前缺编50名,8月28号发布招聘公告,招聘工作持续1个月时间,新聘教师秋季开学不能到岗。结构性缺编比较突出,全区共有长期病事假、外借人员等不在岗教师93人,部分学校管理层人员较多,个别学校非一线人员比例偏大。
2、师资结构不够优化。教师队伍年龄老化,50岁以上教师占总数的20.4%,30岁以下青年教师仅占总数的10.7%,平均年龄为42.6岁。高学历占比偏低,大学及以下学历占比为95.4%,研究生学历占比仅为4.6%。男女教师比例失调,男性教师仅占17.8%,女性教师占82.2%。代课教师比例过高,代课教师占一线教师的比例为12.8%,且代课不足5年人员占比71.7%,流动性较大,教学质量难保障。
三、几点建议
(一)扩大基础教育资源供给
强化顶层设计,抓好教育的谋篇布局,按照学校分布均衡、服务半径适中、服务人口合理的思路,综合考虑城乡建设发展规划和人口增长趋势,制定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调整规划,加快学校布局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建议原39中重新启用,并入开滦十中,以解决片内生源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难问题。建议在原新华楼小学区域建设一所小学,以减少实验小学生源压力。加快新建校进度,力争年内学位供给有较大提升。盘活存量,启动区公安分局等部门临时占用小学的腾挪工作,尽快返校于教。
(二)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严格对照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标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为农村学校配齐图书、教学实验仪器、音体美器材、计算机等设施设备,努力缩小城乡学校办学条件的差距。采取集团化办学、城乡学校联盟、学区制管理等模式,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带动辐射作用,缩小薄弱学校、农村学校与城区优质学校在教师配备、教学管理、教研培训、学校文化等方面的差距。
(三)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完善教师引入机制,依据在校生人数对教师编制核准配备,强化动态管理,依据每年退休教师数量,提前拟定教师招聘计划,逐渐清退代课教师。加大校级、中层及后勤人员兼课工作量,借鉴路北、古冶等区经验,制定满55岁不退休的女高级教师必须在一线教学的相关制度,缓解结构性缺编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