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全民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的提案
甘建辉
突发自然灾害、创伤、猝死等紧急情况的处理能力凸显一个城市和市民的综合素质,而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普及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是健康城市和市民必备的健康素养。急救“黄金4分钟”,第一目击者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开展自救与互救工作,特别是及时使用AED(自动体外除颤仪)将会极大提高救治的质量和效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急救知识普及率越高,生命就越有保障,城市的安全系数和幸福感会更高。
建议我市进行全民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
1.搭建急救师资培训平台。
依托目前的市急救中心、医院急诊科、社区医生,打造三位一体的急救师资培训平台,急救中心培训基地培训专业心肺复苏医护团队,以备高级生命支持需要,医院急诊科完善院内医护培训和社区医护急救培训,医院急诊科或社区医护人员到社区教授急救知识和技能,同时在全市社区设置心肺复苏培训站,配备训练模型和视频播放设备,平时可供市民登记身份证后免费使用,每周安排一组有资质医护团队到社区现场授课,加强点面覆盖。
2.全面开展应急救知识培训,提升群体应急救助知识和技能的普及率。
一是提升高校以及中小学教师群体应急救助知识和技能的普及率。原则上,要求所有的在校教师必须参加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获得相关的培训证书。二是将应急救助知识和技能培训纳入中小学生的必修课。在高校和中小学开展应急救知识培训,教会孩子们自救与救人的必备技能,终生受益。这类必修课程应该囊括火灾、地震、洪水等灾难逃生的知识技能,以及伤口处理、心肺复苏等医疗救助的知识技能。三是多方式施教。针对不同学龄段的学生,如小学、初中、高中等,设计不同的安全教育课程,将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的急救知识、应急技能嵌入到课程中,通过PPT案例、图片、视频示教、视频纠错练习和现场模型教学演练等方式切实提升中小学生的安全意识与应急技能。必须做到学校师生人人都会急救技能,人人可以参加急救抢救。
3.在全市范围内公共场所配置AED
AED是每个普通人都简学易用的“傻瓜式”急救设备,建议政府在提升急救知识普及率的同时,进一步加快AED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的布点与投放,争取尽快实现急救软件与硬件双提升,打造急救双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