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路南教育发展高地的调查与建议
打造教育发展新高地,既是市委市政府的目标要求,也是路南高质量发展题中应有之义。对照我区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抓重点、强优势、补短板,提升路南教育品牌形象,成为全区上下的共识。据此,区政协组织部分委员,深入相关部门、学校,通过实地调研、走访座谈、分析研判,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现报告如下:
一、路南教育基本情况
我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80所。其中:幼儿园36所,小学29所,初中8所,普通高中、职业技术学校、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进修学校、劳动教育中心各1所,成人教育学校2所。现有在校生35744人。其中:小学17579人,初中10063人,高中957人,职教301人,特教69人,幼儿6775人。截至2018年底,共有教职工2209人。其中:在岗教师2155人,不在岗54人。近年来,路南区一直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地位,以教学质量、教育公平、教育改革、学校安全为主战场,项目化、责任化、时限化推进教育发展,路南教育全面起势,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为打造教育发展新高地奠定了基础。
二、打造教育发展高地的短板和问题
市委市政府确定2019年为“打造教育高地”起步之年,重点任务是“学前教育抓扩容普惠、义务教育抓优质均衡、高中教育抓质量提升、职业教育抓产教融合”。对照上级要求,我区教育要打造高地还需补齐“短板”。
(一)学前教育欠账多,扩容普惠有难度。按照省要求,城市市区原则上按照服务人口1万人设置1所幼儿园,每3万人口至少建有1所独立建制的公办幼儿园。按全区常驻人口26.5万计算,应建有9所公办独立园,现仅有4所,学前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大部分集体园和民办园主要集中在老旧小区、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大多处于“低成本、低水平、低质量、高收费”的运营状态。入公办园难、入民办园贵是我区一直悬而未解的难题。2018年底,全区普惠园比例为36.8%,距市政府提出的到2019年底,公办园达50%、普惠率达80%的要求相差甚远。实现年内达标,至少要增加四所公办园,场地、师资、财政负担都有难度;年内完成普惠率80%的要求,必须降低部分民办园收费标准,难度也很大。
(二)义务教育均衡失常,资源整合进展慢。一是教育资源总量配置不足。经测算,到2020年,我区小学入学人数将增加2788人,初中将增加857人。按照“小学服务半径500米、中学服务半径1000米”的要求,义务教育阶段33所学校的总量配置明显不足。二是优质教师资源紧缺且配置失衡。目前有省级特级教师4名,省、市级名师17名,市级名校长6名,骨干教师、名师及学科带头人为数不多,大多集中在“热点”校。与城区相比,稻地镇小学布点多、生源少、硬件差、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区域性差距很大。三是优质教育资源整合力度低、进展慢。优质教育资源多集中在主城区的现象一直没有根本改变,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滞后,资源共享、交流互通、均衡发展的机制尚未形成。主城区学校大班额严重,乡村学校空心化突出,超编学校与缺编学校并存,部分乡村学校存在大量的代课教师。
(三)高中教育品牌不亮,品质提升空间大。高中是路南教育的突出短板,多年不温不火,学校品牌不亮,在市内认可度不高,区域竞争实力不强。随着高考选课走班改革的实施,根据学生选择,本应开设十种组合,但因师资问题,目前只能开设七种,不能满足学生要求。
(四)职业教育不达标,产教难融合。路南职校是全市唯一没有达到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标准的职校。依据《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评估指标体系》要求,学校占地面积42.3亩,距标准60亩还有17.7亩的差距;建筑面积15882平方米,距标准30000平米差距较大。职教队伍配备严重不足且专业性差。按最低标准规定,专任教师应达80人(实训课教师应占15%),实际专任教师22人(无实训课教师),且专任教师多从文化课转行而来,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不高。实训师资外聘专业工人,人员素质难以保障。目前主要开设计算机平面设计、机电、汽修3个专业,已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2018年“2+2+1”大专模式因学校软硬件不达标而被迫取消,在校生全部回到原校,生源流失严重。
(五)师资总量不足,结构不优。全区现有教师编制2150个,其中1984个编(不含稻地镇166个)是编制部门2008年按国家1996年师生配比标准核定的,按照现有在校学生数量核定,全区缺编171人。一是学生总量由2014年的25384人增加到30668人,增长20.8%。二是部分教师不能进课堂。截至2018年底,因病休、干部离岗、工人占用教师编制等,全区有163人不能胜任一线教学岗位。三是教师结构性缺编。目前50岁以上教师482人,占教师总数的21.8%;30岁以下教师190人,仅占教师总数的8.6%,年老教师不能满量工作,青年教师后备不足,年龄结构不合理。四是教师公开招聘时限性不强。目前路北、开平等区教师招聘工作已经完成,而我区到现在还未发布招聘信息,教师招聘与学校实际需求脱节。如开滦十中今年九月份开学,仅语文一科就缺少6名教师,不能满足学校开课要求。而且由于我区教师招聘工作滞后于其他区县,导致优秀师资被其他县区抢走,一定程度上造成人才流失。
三、几点建议
(一)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补齐短板。土地空间和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事业,公共资源配置优先满足教育需要。建议政府出台强制措施,保证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建成后,无偿交由教育行政部门使用;加快对已拆幼儿园的复建步伐;西北片区新建幼儿园收归国有办成公办园。按照“小学服务半径500米、中学服务半径1000米”的要求,尽快解决路南区义务教育阶段33所学校总量配置明显不足的问题,变资源配置“洼地”为“平地”直至打造成“高地”。
(二)抓均衡促高位,打造优质均衡发展高地。以全面优质、普惠公平的高位均衡观为指导,加快打造优质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新高地。一是合理规划布局,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按照“老城疏解、新建配全”的原则,综合考虑城市空间、人口分布等要素,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二是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师资源动态调整机制。开展好教师轮岗试点工作,根据教师专业情况,科学设置岗位,合理分配学科教师,改变教师教非所学现象。三是加大投入。支持薄弱校改造提升,逐步缩小东部与西部、城区与乡村教育资源配置的差距,推进义务教育高位发展。
(三)抓德能强素质,打造人力资源支撑高地。干部教师的素质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以追求卓越、竞相创优的专业成长观为指导,持之以恒狠抓师德师能。建立教师师德台账,提高教师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建立健全切合我区实际的人才引进机制,抓紧抓好特优教师引进、专兼职教师聘请、新招教师培训等工作,不断满足中学的专业教师需求。大力开展教师全员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师资保障;建立完善促进师资力量均衡配置的有效办法,逐步制定向教育教学成绩优秀的教师倾斜的绩效工资实施方案,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功能,在教师职称评定、评优选先等方面适当向乡村中小学教师倾斜,吸引、支持优秀教师到乡村工作,切实解决基层学校优秀教师短缺的问题。
(四)抓特色亮品牌,打造区域多元办学高地。以五育并举、素养全面的综合育人观为引领,着力创新全面育人和一体办学长效机制,打造更具特色的路南教育品牌。加强五中市级示范性高中建设,探索 “特色+综合”发展之路。发挥学校音体美舞优势,与相关高校联姻,力争成为有影响的特色教育基地。推进校企合作,实行开放式办学,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