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参加区政协九届三次会议的全体委员列席了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并认真听取了张秀新区长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及其他报告。会后,各讨论组就《政府工作报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在讨论中,委员们结合各行各业实际,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一致表示,政府工作报告围绕综合实力、转型升级、城市面貌、环保治理、民生福祉等方面,全面回顾了过去一年的工作,报告内容客观务实,亮点频现。围绕报告提出的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总体要求,委员们认为,今年政府工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发展新理念,坚持产业强区、生态立区、管理治区,突出以大南湖区域开发为统领,统筹“三大任务”,抓实“七项攻坚”,扎实推进十二个方面工作,让大家深切地感到报告丰富和深化了路南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令人信心倍增。
段斌、王伟东、李伟、李晓锴委员说,报告通篇贯穿十届四次全会精神,围绕“创新引领、真抓实干、争先跨越”和“四个坚持”等重大决策部署,牢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深刻把握区域竞争优势,在更高水平上谋划路南未来,提升路南知名度、影响力和竞争力。作为政协委员,要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建言献策,要努力做到以下三点:一是继续解放思想。主动融入大局,不断解放思想,破除唯生态论、唯条件论、唯规定论,要跳出路南研究路南,跳出路南谋划路南。二是努力抢抓机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路南作为中心城区会面临很多机遇,尤其是在基础设施、产业培育等方面拥有很多独特的优势和比较优势。我们一定要顺势而为、奋力拼抢,抓住每一个机遇,多争取一些长期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奠基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实现争先跨越、加快发展。三是服务好民营企业。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发力期,为我区民营企业带来了重大机遇,要切实树牢“四个意识”,落实“两个维护,”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带着感情和责任,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任鸿、李晓涛、孟祥龙、耿天良、陈红委员说,政府工作报告从四个方面具体分析了我们面临的重大机遇和有利条件,分析立足实际,有理有据,这是对当前形势进行综合研究后得出的结论,说明区政府面对发展压力,头脑清醒,信心坚定,定将进一步激励全区上下振奋精神,化危为机,抢占先机,推动路南高质量发展。
李淼、任凯、闻辉、秦伟、王玉生委员说,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区政府敢于自加压力,提出高标准发展目标。在工作安排上,报告用“五大关键举措”把今年政府工作的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讲得十分清楚、非常到位。比如《报告》提出“坚持把大南湖区域作为牵动全局的战略龙头和发展总纲,精准规划、精心建设、精细管理,推动南湖区域与东南部老城区、城南经济开发区相向发展、协调并进”“围绕拉开园区骨架,推动基础设施和产业聚集齐头并进,谋划实施东旭电子信息研发总部等一批重点产业项目,全力推进纬七路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以完善配套承接项目落地,以产业聚集带动园区增值,推动质量、效率、品牌、形象实现大突破,打造路南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坚持存量变革、增量崛起,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网络经济等特色经济,做大做强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等新兴业态,支持引导文化创意、休闲旅游、育幼养老、健康服务等业态跨界融合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形成多业并举、多点发力的良好态势”“依托创业公社•唐山创新小镇、钢铁研究院唐山分院等创新平台,全面提升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产业培育能力,催生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孵化转化基地,让路南的市场主体多起来、活起来,加快实现产业重构、动能转换”等,彰显了区政府大发展、大建设的胆略和气魄,描绘出了我区经济实力大提高、发展方式大转变、城市竞争力大提升的美好蓝图。建议小山、荷花坑、复兴路沿线商贸业态应保留传统风格,继续发扬其品牌效应,将其打造成路南乃至全省、全市的城市名片。
李立军、宋佳音、李喆、张连生委员说,过去一年,我区在项目建设、创新驱动、生态环保、“三改一通”、城市管理、扶贫攻坚和民生保障等方面取得进一步提升,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老百姓确确实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活上的便捷。作为经济企业界委员,由衷地感到要激发我区经济活力,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楼宇经济,必须创新发展理念,整合资源,培育动能。建议政府:一是做强城南经济开发区。坚持发展科技研发、智能制造、新材料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确保我区服务业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推进。二是加速开启“南湖时代”。建议围绕打造南湖“城市会客厅”,借力南湖CBD建设,深入挖掘南湖生态资源,引导南湖既有资源向全域辐射,实现关联企业集聚集中,使之成为环湖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实现与城南经济开发区优势互补、错位发展。
张冬梅、张巍、许兆全、费佶、张念一、马振东、张爽委员说,报告中提到“着力优化教育投入,加强薄弱学校改造提升,促进区域、城乡、校际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均衡问题不仅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也是政府的实事工程、民心工程,我区面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教育资源不均衡也是其中之一。建议政府:一是按照“老城疏解、新建配全”的原则,综合考虑城市空间、人口分布等要素,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布局,疏解九中、路南实小等生源压力,优化区域性教育资源配置。二是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以强带弱,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容。三是解决好优质教育资源过于集中的问题,逐步缩小城乡之间、校际之间优质教育资源配置的差距。
胡艳玲、张慧玉、肖刚、陈铁良、杨小明委员就发展社区医疗服务提出建议:一是加大对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宣传力度,使群众真正了解、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二是坚持“政府主导、全城联动、网格化服务”。组建区域医联体。即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社区医院组成医疗联合体,推动优质资源下沉。三是探索社区医务人员引进、培养和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大引进和培养力度,提升基层医务人员医疗水平。四是建立家庭医生服务项目库,推进个性化签约服务。
张凌、王华、李国山、孟凡洪委员针对发展特色农业提出建议:一是加快土地流转,通过土地流转促进特色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加大特色农业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集生态旅游和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农业项目。三是扶持特色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发展农产品出口基地、绿色无公害基地等农业产业基地。四是提升特色农产品品牌效应。积极推介农产品区域品牌,形成政府重视、企业主动、消费者认知、多方合力推进的良好氛围。
王宏杰、张玉、张淑丽、文利娟委员就居家养老服务问题提出建议:一是高度关心重视老年人的养老问题。真正把养老工作放到重要位置,在思想上提高认识,在行动上凝聚力量,在落实上狠下功夫。二是大力宣传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方式。各街道社区要组织力量“进门进户”,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摸底普查辖区老人养老意愿,为政府提供居家养老情况的翔实信息数据。三是加强服务人员培训。从培养、评价、使用、激励等环节入手,培养一支数量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居家养老服务的专业队伍。
梁卫国、徐鹏、冯建伟、褚艳辉委员说,《报告》中指出“围绕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以‘三改一通’工程拓展城市空间,以优化公共服务完善配套功能,以文旅深度融合激发城市活力,实现承载能力和品质内涵双提升”,使我们对路南未来充满希望。建议政府在实施中做到:突出基础设施建设、突出商业项目建设、突出小区住宅建设、突出公益事业项目建设、突出三产服务项目建设。
孔玉顺委员说,作为一名政协委员,也是民营经济的一员,她建议政府在企业的融资和小微企业的资金方面给予更多支持,同时她也会联合基层的企业家们,一起共同面对当前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