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南区服务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建议
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区紧盯产业转型和消费升级,大力推进服务业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优势逐渐凸显。为深入了解我区服务业发展现状,找出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区政协于6月份组织部分委员深入到发改委、商务局、市场办、楼宇经济发展管理中心、城南经济开发区、交通局、统计局等部门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一)服务业经济总量不断增大。全区入统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60家,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4家,企业个数近3年来平均增长17%左右。截至2018年5月底,实现营业收入7.4亿元,同比增长7.5%。“交通运输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和“房地产业(除房地产开发经营)”占比重较大,分别实现4.3亿元,1.1亿元和0.67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7%、24.9%和0.3%。从公共财政收入占比情况看,2017年由于金融监管收紧、营改增税种结构及分成比例的变化影响,金融保险业有所下降,但该行业仍然是我区税收贡献率最大的支柱产业。从增速情况看,公共管理及社会保障业、批发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保持增长态势,分别为33.03%、31.73%、11.22%、3.13%。
(二)楼宇经济带动作用显现。我区进一步扩大楼宇经济当量,依托区位优势及项目建设,打造专业楼宇平台,把楼宇内传统商贸业升级为金融、现代服务等高端产业。目前全区共有商务楼宇27栋,运营17栋,总建筑面积92.2万平方米,运营47万平方米,入驻企业1109家。万达、世博、新华贸等商务楼宇群成为全市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财经大厦入驻企业中半数以上为网络科技、金融服务企业。2018年1-5月份,实现税收7318.34万元(不包含房地产),同比增长58.4%。
(三)重点行业发展后劲增强。一是电子商务发展加快。1-5月份实现税收238.63万元,同比增长636.23%。二是租赁、信息服务等商务服务业增效显著,实现税收3059.58万元,同比增长28.56%。三是科技研发贸易发展势头良好。科技服务网络化使科技服务业的范围不断拓宽延伸,规模继续扩大。1-6月份科技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601.2万元,同比增长48.4%,有3家企业营业收入增速超过10%。
二、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业发展减速。从投资情况看,受宏观政策和整体经济形势的影响,我区固定资产投资放缓,服务产业投资呈明显下降趋势。2017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107.8亿元,同比下降18.1%。其中第三产业投资86.94亿元,同比下降27.9%。今年上半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2.33亿元,同比增长1.9%,其中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3.9%。受其影响,全区入统规上服务业企业较去年同期虽有增加但营业收入超千万元的只有10家。投资放缓,规模企业少,导致发展后劲不足,将制约未来服务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传统商贸业发展趋势走低。我区优势行业以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业为主。从今年行业运行情况看,截至6月底,限上企业完成零售额24.08亿元,同比下降21.3%,增速同比下降了27.2%,其中批发业零售额增速同比上升了2.6%,零售业零售额增速同比下降了2%,住宿业零售额增速同比下降了6.8%,餐饮业零售额增速同比下降了3.5%。从财政收入情况看,2016年,批发和零售业实现财政收入47747万元,下降3%;住宿和餐饮业实现财政收入2474万元,下降14.10%;2017年,批发和零售业实现财政收入51725万元,增长8.33%;住宿和餐饮业实现财政收入1677万元,下降32.22%。综上分析,我区传统优势产业层次低,缺乏竞争能力,龙头企业少,带动不足,对全区及全市服务产业发展的辐射力与影响力不够,核心地位不强。
(三)现代服务业发展后劲不足。一是以信息传输、软件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所占比例不高,约占26%。二是从行业结构看,产业结构发展不均衡。60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中,37家集中在“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占服务业的61.7%,营业收入占规上服务业企业总收入的82.3%。而“居民服务业”、“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业”实现营业收入7819.5万元,占全部营业收入的4.1%。三是从财政收入看,2016年排名前三位的行业为金融保险、房地产、建筑业,2017年为房地产、金融保险、批发零售业。虽然批发零售业实现了平稳增长,但税收结构仍旧十分脆弱。四是高技术领域进展较慢。缺乏像技术评估、研发设计、信息传输及信息技术等高端服务业。我区此类服务业仅4家,数量少、规模小,不能成为拉动路南区服务业发展的主力军。五是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科技含量和质量效率还比较低,供应链管理、第三方物流等的应用亟待增强。截至6月底,物流业税收贡献率较去年同期下降42.06%
(四)组织引导工作亟待加强。一是从我区看,推动服务产业加快发展的大思路、大格局还没有真正形成,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二是缺乏真正的统筹协调部门,多头管理、各自为战、运转不畅的问题仍然存在,没有形成发展合力。三是在产业发展引导上,没有一套至上而下的服务业考核指标体系,缺乏行政主动作为的机制。四是对服务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够,在政策引导、资金投入、土地空间、人才引进等方面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五是营商环境有待改善。中小微服务业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融资难问题仍然亟待解决。
三、几点建议
(一)加快服务业转型升级。一是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服务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和谐发展。在加快传统行业发展的同时,要重点促进新兴行业的发展,提升新兴行业占服务产业的比重,通过宏观调控和市场引导相结合的手段促进服务产业中各行业的平衡发展。二是要减耗增效,提高服务产业增加值率。通过强化行业管理、合理规划、加大科技投入等途径减少服务产业发展中的资源和能源消耗。三是要加强资源整合,形成产业发展链条。通过合理布局,把交通运输、房地产、商业、餐饮、社区服务、旅游、文化娱乐等设施有机结合,实现资源共享,形成行业间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产业链条,促进服务产业整体升级。
(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要结合我区实际,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形成具有路南特色的现代服务业结构体系。一是要依托高科技,大力促进新兴行业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形成以高新技术为先导、基础产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二是着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把项目建设作为服务产业建设的重要载体,围绕基础设施、生态建设、旅游开发、传统产业升级等领域,有针对性的引进高端的现代服务业企业。要在政策上向现代服务业倾斜,要突出市场和城市综合体的规划和建设,推动会展、电子商务等市场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领域发展,大力发展经济咨询、规划咨询、投资咨询等咨询服务,为服务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三是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加大对龙头企业信息化、标准化建设等基础工作的支持力度,通过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提高产业集聚协同效应。
(三)提高服务业集聚力。一是创一流的服务环境。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沟通和良性互动,全面掌握服务业项目进展和企业发展情况,切实为企业发展和项目推进排忧解难。二是创一流的商务环境。加快推进城市建设从设施建设向功能建设转变,建成功能完备、保障安全的智能化城市基础设施网络,为群众生活和服务业的商务活动创造便捷的商务环境。三是创一流的政务环境。利用产业政策及规划、财政、税收、信贷、价格等有效手段,加大对优势科技企业的扶持力度。四是建议政府积极协调金融部门为企业争取贷款,在企业组建、扩大规模和技术改造等方面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