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南区政协九届二次会议
简 报
第4期
合众谋以立策 集群言以兴业
——委员分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及其他报告
2月2日,参加区政协九届二次会议的全体委员列席了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并认真听取了王卫国区长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及其他报告。会后,各讨论组就政府工作报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参加小组讨论的政协委员纷纷表示,政府工作报告精准地概述了路南去年一年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绩,明确提出了2018年政府工作建议,展示了区委、区政府进一步提升群众幸福感的责任担当意识。
段斌、李林山、王伟东、吴淑芳、王建明、李伟委员认为,十九大之后,我区迎来大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区政府提出的2018年目标要求,是具有全局性和前瞻性的决策和部署,目的是带领全区人民奋发努力,共同推动路南在发展中取得新突破。广大政协委员要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建言献策,要努力做到以下四点:一是勤于学习,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掌握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找准自身结合点,提出有用之言。二是勇于创新,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在立足岗位创新的同时,对全区发展提供创新性建议。三是敢于担当,敢讲真话,乐于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四是善于成事,把握全局,了解政策,在路南经济建设中贡献聪明才智。
张宇、王伟卓、郭涛、闫十委员认为,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实”和“清”两个特点。“实”主要体现在区政府工作作风扎实过硬,坚持攻坚克难;工作推进真抓实干,主动作为,自我加压;工作成果务求实效,数据翔实。“清”主要体现在2018年工作思路清晰、重点突出、目标明确。为全区工作开好局、起好步指明了方向,坚定了大家信心。作为政协委员,要多尽为民参政之职,多献求真务实之策,为加快建设靓丽、繁华、宜居、和谐的现代化新城区做出更大贡献。
刘贺臣、郭代红、高硕夫委员认为,政府工作报告中突出强调产业强区发展战略,催人奋进。项目建设是全区发展的主动力,要坚持高起点推进。建议区政府:一是以国内外经济发展趋势为引领,确立全区重点产业发展定位;要发挥产业集聚的效应,发展新的业态,提高我区作为中心城区的含金量。二是项目引进应坚持求质,精准主动对接京津,引进真正有支撑力、聚集能力强的立区项目,成为我区经济新引擎。
李立军、王鹏杰、许兆全、李新彬、陈铁良、冯浩、王玉生委员认为,过去一年,我区在项目建设、城市形象、城市治理以及民生保障等方面取得进一步提升,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老百姓确确实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活上的便捷。作为经济企业界委员,由衷地感到要激发我区经济活力,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楼宇经济,必须创新发展理念,整合资源,培育动能。建议政府:一是围绕城南经济开发区建设,科学规划,完善配套,加速培育信息技术、现代物流、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为路南经济注入不竭动能。二是增加研发投入,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为企业造血。三是注重提升环南湖产业隆起带公共配套的统筹利用水平,在产业发展与公共服务提升上互相促进。
陈明达、穆德巍、刘春慧、钟华委员认为,宗教问题直接关系到执政基础问题,关系社会稳定问题。建议政府要充分挖掘宗教文化,加强依法管理力度,加强引导。
孟凡洪、于爱付、张力、李国山委员认为,发展特色农业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建议政府:一是加快发展特色农业的同时,要重点加大对特色农业产品推介力度,以加快农产品走向市场步伐。二是科学规划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有序引导企业和项目进驻园区。三是加快实施“互联网+农业”工程,激活农业发展内动力,拉动区域现代农业产业化进程。四是要抓好农产品的监管,加大人员和资金投入,完善市场准入制度,保证农产品的安全。
李德旺、马杰、王洋委员认为,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建设“靓丽新城区、繁华新城区、宜居新城区、和谐新城区”,突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百姓更加爱家乡、爱故土、爱祖国。建议政府: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原则,选好路子,盘活资源,物尽其用,民获其利。
张宗鑫、许玉玲委员认为,要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建议政府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居家养老规划及服务项目、标准。此外,充分发挥社区养老的服务功能,完善现有的养老机构,鼓励社会民营力量参与养老事业。
徐鹏、冯建伟、褚艳辉委员认为,城市绿化要注重质量的提升,要体现城市品位和文化魅力。
张冬梅、张莉、陈素梅、刘楠、张爽、马振东委员说,报告中特别提到我区面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教育资源不均衡也是其中之一。随着外来人口流入和二孩政策全面放开,我区学校数量、学位数量、优质资源均有缺口,而且对个性化教育的需求越来越突出。建议政府:一是在优化教育规划布局的同时,要注重抓内涵,通过高素质教育人才队伍的建设,为教育事业推进均衡、提升质量、增强活力注入能量。二是将一定名额的优质师资向乡镇倾斜照顾,以缓解乡村优秀教师匮乏,老师整体水平比城区差的问题。
胡艳玲、肖刚、任鸿、文利娟、陈铁良、赵金华委员就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问题提出建议: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全城联动、网格化服务”。组建区域医联体。即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社区医院组成医疗联合体,推动优质资源下沉。二是提升基层医务人员医疗水平。三是增强基层医院的“硬件建设”。四是建立家庭医生服务项目库,推进个性化签约服务。
大会秘书处 2018年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