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由于经济转型及经济偏弱影响,造成多数劳动密集型不景气,产生了大量的待岗、转岗职工,同时,刚走出校门的应届毕业生,这批成长起来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已经成为城市经济发展中一支不可缺少的生力军。但是,目前这支庞大的就业队伍面对经济建设迅速发展的要求,出现了很大的不适应,主要是自身条件不足,特别是城市化发展的巨大变化所需要的新知识和新技能,急需通过培训迅速提高。另一方面,刚刚走出校门不久的学生群体从学校毕业后基本没有务工经历,他们务工的目的不再是简单的“求生存”,更多的是“寻发展”,他们不仅有物质上的求索,同样有精神上的追求。而“求发展”的基础在于“学技能”,这类群体对于职业化教育培训有着内在的渴求,希望通过职业化教育培训掌握就业技能,从而能立足社会发展大潮之中,实现个人发展与人生目标。近年来,这一群体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他们的状况,不仅影响其自身的生存发展及家庭,也关系到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的进程,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因此,通过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待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尤为重要。
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再就业技能培训工作
要加大资金投入,发展和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建立高技能人才教育基地,加大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推行教育培训结业与就业机制、创业机制多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二、通过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开展职工在职教育培训
企业作为重要载体,应该承担起提高职工综合素质的责任。政府应放宽企业自主培训门槛和要求,减轻企业负担,将重点放到加强企业培训结果验收和检验企业培训强度上,通过各类形式的教育培训,不仅加强了企业自身的综合实力,同时也普遍提高了就业职工的综合素质,为职工个人的下一步转岗、再就业铺平了道路。
三、非政府组织要在岗位技能培训中发挥应有作用
非政府组织由于具有非盈利性、公益性和志愿性的特点,可以弥补政府和企业在对待业员工教育培训方面的一些不足,可以针对不同群体的实际特点,为其提供便利、廉价、优质的技能培训。政府可通过多种形式与民间资本合作,成立一批多元化职业化教育培训机构,在发展教育经济的同时,实现对就业、再就业群体的培训工作。
四、对待业人员技能培训要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
政府部门应将登记的失业、待业人员进行针对性的组织培训,通过政府购买培训服务等形式,为失业、待业人员提供职业技能、创业指导等培训,以实现这部分人群尽快上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