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5年政府为民办好10件实事落实情况的
调 查 报 告
为了解2015年度区政府承诺为群众办好10件实事的落实情况,11月份,区政协调研组组织部分委员深入新湖路、友谊里小区和区住建局、区民政局、各乡(镇)街等相关责任部门走访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10件实事的进展情况
2015年度,承诺为民办好的10件实事共涉及26个子项目,截至12月份,已完成21个子项目。
1、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城建管理水平(完成4项):对燕京小学东侧路、新湖路、渤海东西街进行了治理;完成了友谊里小区、燕京体育健身游园、国防道、惠民园北侧街头绿地的治理工作;新建两个清扫保洁点;维修维护及粉刷旱厕86座。
2、优化食品安全检测体系,保障居民健康消费(完成2项):对393家单位食品药品开展了抽样检测工作;对36家大中型以上的餐饮单位推行了“视频厨房”工程。
3、继续深入推进就业再就业,多渠道筹集就业岗位(完成1项):完成新增就业人数8000余人。
4、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提高低保标准(完成1项):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470元/人/月提高到500元/人/月,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3150元/人/年提高到3550元/人/年。
5、落实“三个一”健康体检,同步提升全民健身环境(完成2项):为全区45周岁以上55500人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对境内超期服役的100条体育健身路径进行了更新、改造和维护。
6、提高养老保障和困难群体帮扶力度(完成4项):按30%的参保率为全区11524名60周岁以上的老人缴纳“助老健康御险”; 对 3450名85周岁以上老人发放补贴;开展了“济困助学”活动,为15名学生发放慈善助学金5.2万元;举办4次慈善超市购买活动。
7、关爱残疾人群体,切实提高残疾人生产生活水平(完成5项):全年为869名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和生活救助;对100户困难残疾人家庭实施了无障碍改造;对1026名残疾人及残疾人工作者进行职业技能和业务培训。
8、解决村民旱厕整治和饮水安全问题(完成2项):完成农村旱厕改造6000座;解决23个村及1所小学的饮水安全问题。
二、年内未落实的几项实事工程
区政府承诺为群众办好的10件实事涉及26个子项目中未完成5个:1、“二维码”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因存在责权不清等问题,仍有印制二维码和软、硬件维护运营等大量工作亟待完成。2、农村网格化管理工作部分补贴没有落实,信息采集相对滞后。3、大公庄村、边庄子村等4个重点村的农村面貌改造工程仍未进行招投标,年内未能完工。4、九中操场扩建工程、开滦十中综合楼配套安全设施和友谊中学综合楼项目均未取得实质进展。5、录播教室、班班通升级改造工程正在进行采购招标,年内未能如期完工。
三、对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改进实事立项途径,注重体现群众意愿。建议区政府在实事项目立项时要注重体现执政为民理念,着力解决全区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地、更广泛地做好群众意见的征集工作,尤其是通过网络媒体等途径,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还要注意从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中选择立项,通过让群众参与立项决策,更直接地了解群众心声,解决群众最急最盼的问题。每年确定实事工程,一定要实事求是,与政府部门的正常工作分开,不能为凑数非得是10件,三五件、七八件都行。如社会保障工作、免费为45周岁以上人员体检、帮扶困难群体、关爱残疾人等都是政府的正常工作职责,不必每年列入办实事内容。
2、科学决策,克服工作中的随意性。强调计划的严肃性,立项定任务计划时,要认真作可行性论证,尽量将项目规模、工期时限等与年度目标相匹配,不是摊子铺得越大越好。要本着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态度,对项目较大的工程,在事先确定阶段目标的基础上,分段实施。否则不仅会影响政府的公信力,还会使政府财政经费造成相当的压力,给实际工作带来难度,直接影响实事办理效果。
3、总结经验,提高整体效能。政府为民办实事工作,是进一步树立服务型、公共型政府形象,构建和谐社会的良好契机。要认真搞好回头看,年度未完成的项目,不能随着新的一年的来临,成为无人过问的遗留问题。要提高实事办理的整体效能,对需要政府与职能部门、部门与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共同承担完成的工作,区政府要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