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的
视 察 报 告
按照全年工作安排,区政协组织部分区政协委员对全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进行了视察,听取了区食安办等监管部门的工作情况汇报,实地察看了唐山华润万家生活超市有限公司华岩路分店、唐山市新新麻糖厂、唐山市新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对全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有了基本了解,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主要成效
委员们一致认为,我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监管理念进一步科学,监管模式逐步创新,监管效率大大提高,确保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对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表示满意。
(一)强化组织领导,监管机制不断完善。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把加强此项工作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各职能部门坚持工作重心下移、力量配置下移,建成了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安全监管网络。在全区136个行政村和居民社区建立了包村(居)干部、食品监管人员、公安干警、食品安全协管员、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和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志愿者)组成的“六员联防”体系,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二)突出宣传引导,社会监督逐步强化。通过多媒体宣传等形式,开展食品药品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教育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活动;组织开展各级领导干部、监管工作人员和食品药品单位负责人及其从业人员培训,增强食品药品安全责任意识;发布食药安全公益广告,向公众推介普及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在全社会营造食品药品安全的舆论氛围。
(三)立足部门职能,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区农经局、质监局开展果蔬农药残留、瘦肉精、地沟油、生鲜乳、饲料兽药、水产品、农资打假等专项整治,实施农副产品源头监管;区工商局注重重大节日、重要活动、粮油食品及农贸市场专项整治,加强食品流通市场监管;区食安办开展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创建活动,推进“透明厨房”及餐饮安全专项整治,在全市首推食品安全“二维码”追溯系统;区食药监局开展基本药物抽检、受理处置各类投诉举报、通过取缔无证经营、处没罚金等执法手段打击违法违规生产经营行为,推进药品及医疗器械安全监管。
(四)加大财力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得到保障。区政府全力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两年来拨款3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瘦肉精”、大宗食品、肉及肉制品等检验检疫工作和相关检测设备的购置、食品药品抽检及风险监测、安全监管、科普宣传等,为食品药品安全整治工作提供了财力支撑。
二、存在问题
委员们认为,全区食品药品安全监督工作的成效是显著的,但与新形势下的食品药品监管要求相比,仍存在差距和不足:
一是全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理顺。目前我区的食品药品监管安全工作还是老模式,由食品药品监管局、技术监督局、工商局等部门具体负责,缺乏协作联动合力,在执法环节上有交叉、有盲点。
二是全区食品药品监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全区无食药检测中心。尽管区财政投入46万元用于食药安全抽检工作,但就目前仅有的检测设备,抽样检测数据信息不能完全满足食品药品监管的需求;食药监管部门执法人员偏少,且执法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业务不够精通,监管水平和执法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三是全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力度有待进一步强化。全区各类持证餐饮单位882家,其中A级1家、B级718家、C级163家,小作坊、小餐馆、小食品店占主体。小餐饮无证无照经营、农家宴的“大篷车”和“破墙开店”现象严重,农村、城乡结合部、集贸市场等区域路边摊多,餐饮设施简陋,导致食品安全隐患多。鉴于监管范围点多、线长、面广,给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造成一定困难,加之我区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个别职能部门和监管人员思想上存在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工作主动性欠缺,缺乏有效的预警机制。
四是全区食品药品宣传工作有待进一步深入。食品药品的宣传覆盖面不够广,群众认识程度不高,对食品药品安全知识知之甚少,维权意识淡薄;个别企业经营者法律意识不强,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对相应法律法规内容掌握不清;相关部门对食品药品的基本知识、法律法规的系统宣传比较少,流于形式,成效不够明显,全社会食品药品安全意识有待增强。
三、全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整合监管资源,理顺监管机制。按照市委市政府对区级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机制改革的要求,尽快推进食品药品体制机制改革,整合职能,科学监管,建立权责明确,统一高效的食品药品监管体系。
(二)加强能力建设,构建社会共治格局。一是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规范作用,确保有法可依。二是加强执法机构建设,加大有效投入,建立食药检测中心,保障食药监管机构的健康运行,切实承担起全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职责。三是发动社会参与,发挥食品药品行业组织的自律作用、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社会监督作用,引导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诚信经营,群众充分、及时知晓食品药品安全现状和真相,形成社会各界参与食品药品安全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加大监管力度,提升监管水平。一是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全面推进“网格化、程序化、痕迹化、常态化、信息化”的监管工作模式,构建覆盖全域、权责明晰、决策科学、管理规范、社会共治、运转高效的科学监管长效机制。二是加强监管人员法律、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提升监管业务能力和水平。切实改进作风,推进文明执法,加大信息公开力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提升监管队伍形象,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作风清廉的食品药品监管队伍。三是实施科学监管,全面推进食品药品检验检测实验室建设,提高监管工作技术支撑水平。四是加快标准化菜市场建设,坚决取缔路边摊,打击无证无照经营,规范市场行为。
(四)加大宣传培训,增强安全意识。加强《食品安全法》、《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强化领导干部、执法人员的法制观念,切实增强政治意识、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大对企业从业人员的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培训,引导食品药品企业依法生产经营,推动诚信企业建设,增强经营者的社会责任感和诚实守信意识;加大食品药品知识的宣传力度,利用主流媒体普及安全常识,开展公益广告宣传活动,增强消费者识假辨假能力,引导消费者增强自我防范和维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