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2016世园会交通保障的
调研与建议
2016年唐山世界园艺博览会(以下简称世园会)将在我区的南湖公园举办,这是继今年青岛世园会之后在我国举办的第五次世界园艺博览会,也是唐山市有史以来承办的最大规模的世界性大型活动,备受国内外瞩目。世园会期间的交通安全、通畅对世园会的成功举办以及城市形象的塑造具有重大影响。为此,我区部分市政协委员参与了市政协组织的专题调研活动,听取了市城管局、南湖管委会、市交警支队等部门的情况介绍,深入世园会园址及涉及交通区域实地考察,赴青岛等地考察学习。调研情况及相关建议如下。
一、世园会交通保障制约因素
(一)世园会期间城市交通压力空前
2016年适逢唐山抗震40周年,世园会开园又正值“五一”小长假期间,大规模的国内外参观客流无疑将给全市特别是路南交通保障带来巨大压力。唐山做为唯一一个承办世园会的地级市,交通基础条件相对薄弱,同时,区别于其他世园会选址远离繁华区,唐山世园会会址毗邻中心繁商区,观会交通与日常交通叠加效应明显,加之机动车数量的极速递增,2016年全市机动车饱有量可达180万辆,举办如此规模的国际盛会无疑对路南乃至全市交通是一场严峻考验。届时,世园会客流规模大、持续时间长、具有不确定性,而唐山又缺少立体和轨道交通,只能依赖地面交通来承担大规模客流,如何处理好日常客流与世园客流之间的关系、应对好交通总需求,具有相当大的挑战。
(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一是路网密度及结构先天不足。调研中了解到,市中心区路网密度为2.84公里/平方公里,低于国内城市平均水平;而按照主干道、次干道与支路的科学比例应达到“1:1:3”的要求,中心区支路里程存在相当缺口,结构不尽合理,这是导致日常交通行车不畅的直接原因。
二是停车场地建设不足。虽然我区在相应规划中明确了路外停车场建设用地,但有的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市民机动车不得不占道停放,严重影响道路通行;部分大型商业建筑原本规划有地下停车场,而一些单位却擅自改为经营场所(如世博大厦),直接导致停车泊位严重缺失;此外,部分道路沿线居民违章改变住房用途,拆墙开门建店,吸引大量机动车占路停放,也是影响通行效率不可忽视的因素。世园会南湖园址周边按规划拟建6个出入口和6个停车场,目前现有的3个停车场仅可停泊机动车1000多辆。由于园区周边规划停车场用地难以落实,停车场建设无法启动,难以满足世园会期间高强度交通需求。
(三)城市交通管理科技投入不足
世园会周边商业网点密布,新华道百货大楼商圈、南湖购物商圈等人流密集区,大量行人车辆混合交叉相互干扰,交通高峰时段通行不畅已趋常态,世园会期间激增的客流势必引起严重拥堵,不仅影响通行效率,潜在事故隐患同时威胁游客、居民出行安全。
世园会园址及其他景区周边道路的交通管理设施参差不齐:建设路、南新西道虽然标志标线和信号灯齐全,但诱导设施不足,园区信息指向模糊;学院路、大南湖环湖路各种交通信号设施设备均较缺乏,安全隐患突出。与举办世园会的其他城市相比,中心城区交通信号自动控制系统和交通诱导系统尚未建设,运用高科技手段实施道路交通管理基本处于空白。
二、世园会相关道路建设及交通组织工作进展情况
(一)核心区、体验区路网工程全面展开
世园会核心区路网工程,预计总长21.9公里,包括道路、桥梁、雨污水管道、照明、绿化等多项路网工程建设,将新建一级道路9624米,目前部分工程已进场施工,预计2014年底全面竣工。世园会体验区将新建道路4条,位于南湖迎宾馆以西、学院路以东,全长8.61公里,路基宽12米、路面宽9米,体验区路网工程已于5月底全面进场施工。
(二)外围配套路网工程积极推进
世园会外围配套路网工程主要有6条道路,位于南新道以南、唐胥路以北,全长10.49公里,包括大里路南延(以南新道为起点、南至中心道,全长0.8公里)、达湖路(以友谊路为起点南至环湖路,全南0.9公里)、中心道(以达湖路为起点,东至环湖路,全长1.5公里)、学院东路(以学院南路为起点,东至环湖路,全长0.8公里)、城南道(以友谊路为起点,东至建设路,全长3.1公里),环湖路(以南新道为起点,南至唐胥路,全长3公里),以上路网工程预计9月底将全线通车。2014年市政府批准市政路桥建设项目10项,计划投资12.24亿元,其中安排新项目7项,投资5.22亿元,对我区境内的南新西道、唐柏路、复兴路、老205国道等5条世园会周边道路进行拓宽改造,道路建设项目均以重点保障世园会道路通畅为目标积极推进实施,预计10月底陆续竣工通车。
(三)交通管理工作有序推进
调研过程中,委员们了解到市、区交管部门主动协调、科学研判,广泛收集沈阳、西安、青岛等世园会举办城市的交通管理信息,查找交通组织和交通安全的技术性缺陷,为科学做好世园会交通保障超前谋划和准备。针对人才技术力量不足的现状,邀请上海、北京交通管理专家实地考察指导,就优化交通组织工作提出具体建议,协助编制世园会期间的道路交通组织规划,力求2016年唐山世园会的交通管理科学有序。
三、完善世园会交通保障的几点建议
(一)呼吁制定世园会“大交通”保障方案
学习借鉴青岛等地举办世园会的成功经验,积极呼吁市委、政府超前谋划,尽快制定相关综合交通保障方案。建议注重顶层设计,在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基础上,结合城区及路南实际,针对“园址与城市融为一体”的特点,充分考虑外来车流对中心城区交通影响、世园会周边区域机动车出入管控措施、地震遗址及其他景区对世园会外地游客的分流、集约化公共交通的潜力发掘、观会交通与日常交通的错峰避让、交通保障中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预案等影响世园会交通运力的制约因素,制定更加契合唐山世园会实际的“大交通”保障方案。
(二)加大交通设施建设推进力度
一是尽快推进道路改造。建议尽快确定世园会周边亟需修建、延伸及拓宽道路改造计划,以“倒计时”挂牌安排工期,力争世园会试运行前,园址周边主要道路有效延伸、支路建设满足运行。与此同时,加快推进背街小巷的道路改造,对次支路的路、灯、水等硬件设施集中翻修,切实达到缓解交通压力、改善居民出行的目的。
二是规划建设一批停车场地。呼吁市有关部门,尽快规划建设园址周边大型临时停车场地的同时,在中心区建设完善一批停车设施。改变传统的政府投资、直接经营方式,采取优惠政策吸引、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融资模式,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兴建地下停车库、立体停车机械装备等现代停车设施;在《唐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基础上提高停车场配建标准,严格落实规划,严禁停车场地挪作他用,依法责令违规单位恢复地下停车场地功能,依法取缔路边非法破墙经营的商铺,保障沿线交通井然有序;规划利用南湖周边“空地”,临时租用修建停车场,缓解世园会参观车辆停放需求压力;学习先进地区建设智能停车管理系统的经验,以科技手段化解停车难问题。
三是争取加大公共交通的投入力度。积极向有关部门呼吁,尽早谋划世园会公交规划方案,提倡公共交通主导策略的集约化方式;尽早建立世园会公交保障体系,完善线路、场站和换乘枢纽规划,结合世园会与地震遗址景区游客出行需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重点解决公交线路设置同世园会衔接不紧密的问题,特别要在临近南湖区域增设交通场站,高效集散参观客流。做好宣传引导,鼓励市民世园会期间绿色出行,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进一步提高集约出行比率,减少轿车、非机动车等个体出行方式对道路交通的压力。
四是规划设置园区内外车辆缓冲与衔接地带。针对世园会园区面积过大、步行路程过长问题,建议在园区内增设电瓶车载客系统和公共自行车租赁业务。在世园会园址周边科学划定管控范围,限制公务车、私家车以及自行车行驶,以缓解交通压力。制定出租车行驶和临时停靠点管理办法,规范行车和停靠秩序,在园区周边增设出租车候车点,有效提高参观客流出行效率。
(三)科学优化交通保障工作
一是建立城市公共交通智能指挥系统。呼吁市交管部门建设公共交通智能指挥系统,运用信息化手段对公交运营进行实时科学调度,最大限度提高公共交通运行效率,以举办世园会为契机快速提升公交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二是加快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建设。着眼交通管理的长远发展,对现有交管科技软硬件整合,呼吁市交管部门尽快启动“交通信号自动控制系统”和“交通诱导系统”建设。通过整合技术资源,建立统一的数字管理平台,将信息化技术与现有管理体系相结合,形成一套完备的数字化宣传、营销、管理、服务系统,为世园会提供现代化信息保障,提高道路交通组织和管理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