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街头小吃食品因其方便快捷、经济实惠、风味独特等特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和上班族。街头摊点方便了群众、扩大了就业、繁荣了饮食服务市场,但其食品卫生状况却着实令人担忧。
一、街头流动小吃摊点存在的问题
每个工作日的早晨,咬一口里脊烧饼,喝一口豆浆或者牛奶……很多年轻人的早餐都是通过“路边摊”解决的。也有很多人,买上点油条、豆腐脑,带回家吃。节省时间、方便、果腹,是很多人选择“路边摊”的理由。这些摊点在繁荣市场,方便生活,创造就业机会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食品卫生现状堪忧,亟待加强管理。街头流动小吃摊在食品卫生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大部分饮食店卫生条件不好,擦手、抹桌、洗碗等同用一块“公用毛巾”所用的碗筷露天摆放,难免沾上灰尘什么的。
(二)急用时业主用围裙或“公用毛巾”随便擦擦即可。
(三)有些生意“兴隆”的小吃摊点,碗筷不够用时,主人就在一桶清水里洗一下,就拿出来继续给顾客使用。
(四)没有卫生部门发的许可证,至于主人的个人卫生、身体状况是否符合卫生标准,也是个未知数。
(五)饭、菜里时有蚊子、头发或一些无名物出现。
(六)多数摊点进货渠道比较混乱,且没有进货台账。有的是从集贸市场进货,有的是在小食品市场进货。甚至还有人购进小作坊生产的“三无”产品、过期食品和假冒伪劣食品卖给消费者。经营者常只考虑到价格因素,而忽略了对食品生产者资质条件的审查。
二、对于治理路边流动小吃摊点的建议
流动摊点是为相关法律所禁止的,相关部门执法手段多是以取缔和严打为主。在管理上还存在这样的情况,检查来了,便一阵风似的大力整治,检查走后,好长时间不整治一次,管理方法经常采取“游击战”,没有长久的政策和管理力度,而对于城管或执法局的这些在管理上的做法,绝大部分摊主和市民是不满意的。为此我建议由卫生部门牵头,城管、工商、食品药品等部门参加共同治理:
(一)根据靠近居民区,位于小街小巷的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多设置几处便民小市场,把这些流动的小摊贩集中起来,实行定时段、定路段管理,既方便市民日常生活,又解决摊点占道经营问题,既保证交通秩序,又促进繁荣经济。
(二)建立小吃摊从业者体检制度。定期对从业者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合格者持证上岗。
(三)建立小吃摊进货登记制度。小吃摊上所有的原料要有正规供货单位的进货发票,要留存备查。
(四)建立小吃摊设施设备达标制度。小吃摊要具有和完善防尘、防蝇设施。
(五)建立小吃摊卫生情况公示制度。从业者要在小吃摊的醒目位置张贴个人身体健康合格证、进货单以备检查并接受消费者监督。
(六)卫生部门要加强日常监管,定期检查。
(七)在加强监管的同时,积极做好引导工作,有计划地让餐饮摊点进屋、进街,推出一批餐饮业精品点、示范街和规范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