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们政府在医疗保障方面投入很大,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民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状况。但是,目前很多医疗机构仍然在追求利润的最大化,造成百姓就诊检查项目越来越多、所用药品越来越贵,尤其是对有医疗保险的患者,更是选好的、贵的药物使用。并且医患纠纷呈增长趋势,医患关系呈现出对立化、暴力化等特点。总体来说,目前我们医疗机构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诊疗过程不透明。部分医院和医疗工作者在诊疗过程中,没要尽到向患者充分告知的义务,诊疗过程缺乏透明度。少数医疗机构为了争“效益”,搞“创收”,采取各种手段,巧立名目收费。部分医疗工作者给患者做过多、过滥的的检查,甚至“小病大治”开大处方以从中渔利。尤其是对于有医疗保险的市民,给患者灌输反正有国家给你承担大部分医疗费用,不花你自己钱的思想,用药比普通患者更贵。在此过程中患者往往处于被蒙蔽的状态,而一旦当患者了解到这些检查和处方的非必要性之后,往往会激起患者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强烈不满,从而引发医患矛盾。
2、服务意识不强。部分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不强,缺乏对待患者的耐心和责任心,仅仅满足于一般性的工作应付,态度冷漠,对患者缺乏感情,不注重医患病情沟通,甚至动不动以训斥的口气对待患者和家属,无形之中已经让医患关系拉开了距离。
3、部分医疗机构使用的药物属于厂家专供,在其他药店买不到,而且这些药物往往比市面上同类型的药物贵很多,但是是否有更好的疗效并没有权威的说法。基于上述情况,为进一步减轻市民看病就诊负担,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特提出以下建议:1、增加诊疗过程中的透明度和开放度。医务工作者在诊疗过程中应充分告知患者或患者家属诊疗、用药的必要性、合理性,让患者明白用了哪些药,哪些药起什么作用,以及相应的费用标准。医务工作者在诊疗过程中应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让患者及家属做到心中有数,充分理解。
2、改变现在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收入和效益挂钩的现状,将医生的收入和疾病治愈率、诊查服务态度、患者评价等方面联系起来,建立更加合理的收入激励制度。
3、加强医德医风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医务人员的言行和服务行为。在各医院内设立医德医风监督举报电话,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其他各界代表人士担任医德医风监督员,定期对医院的医德医风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如发现医务工作者对患者服务态度差以及向患者收受红包等败坏医德医风问题时及时纠正,并对违规行为进行惩罚。对于典型案例,应在媒体曝光,以起到相应的震慑作用和效果。
4、加强药品监管工作,禁止相同成分、相同药物作用的药品使用不同的名称。建议政府对相似作用的药品进行临床验证和比较,并对药品价格进行监督管理。
5、加强基层社区医疗服务点的建设,扶持和鼓励个体医护人员开办社区诊所,并将医疗保险系统接入社区诊所,转变市民大病、小病医院跑的观念,做到小病不用出社区就才能治好,也能缓解大医院人满为患的就诊压力。